我国自古就有“酒是陈年好”、“百年陈酒十里香”之说。白酒经过长时间的储存,易挥发的有害物质逐渐减少,大分子的香味物质逐渐生成,酒中的微量成分趋于稳定,香味更浓郁,口感更醇厚。很多懂酒的人每年都会购买一批白酒存放,两三年后再喝,这样不断循环,就会一直喝老酒、喝好酒。但很多人并不知道,不是所有的酒都历久弥香,选不对酒,选不好酒,浪费金钱不说,更多的是无价的时间。那么该如何选酒呢?

一般来讲,50-70度之间的高度酒最适合存放。度数高,溶解的香味成分多,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,更有利于生香反应的进行,酒的香味和口感也会好很多。而低度白酒大多都是特殊工艺生产,尤其很多新型工艺白酒,外添加的香味成分很容易挥发,经过长期储存后,变质的可能性较大,使口感变差,不利于长期储存。
在众多白酒香型中,酱香型白酒最易收藏,而在所有酱香型白酒中,传统的大曲酱香工艺生产的酒最适合长期储存。传统的大曲酱香型白酒(如贵州的茅台、金沙)特殊的酿造工艺决定了它能够充分利用微生物种群并发挥自身效应,产生众多的微量成分(1700余种),使其达到“越陈越香”的境界。部分其他香型白酒储存到3年以后,口味会变淡,香味也会减弱。如果储存时间超过三年,优先选酱香型白酒。

高品质的白酒一般指纯粮酿造、且口感较好的酒,这样的酒一般有害物质较少、微量成分较为协调,适量饮用不口干、不上头,具有很高的品鉴价值。长期储存后,时间带来的效益会被无限放大。而低品质的白酒即使长期储存,品质也难以变好,白白浪费时间不说,到头来也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陶类容器是由粘土高温烧制而成,会形成许多的微小孔隙,使陶坛中的酒与外界环境有缓慢的物质交换,能加速酒的老熟,被称为会呼吸的容器。同时陶坛中富含铁、钙、铜、镁、锰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,在长时间的储酒过程中,这些微量元素会缓慢溶解到酒体中。另外陶坛中所含的微量元素,也能促进酒体中有益物质的氧化和催陈。所以很多爱酒之人都会选择陶坛封酒,效果比储存普通材质的瓶装酒要好上很多。
一般来讲,恒温、恒湿、阴凉、相对干燥的环境对酒质的提升较大。一般消费者在选好酒以后,建议将酒装入小型陶坛容器中或成品酒瓶密封后,放入地窖或地下场所,使白酒在一种恒温、恒湿、无光照的环境中自然老熟。而温度变化较大、阳光照射的场所则对酒质有不利的影响。